《河南日报》刊发长葛市高质量发展纪实:“产业重地”崛起 “人间仙境”入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来源:长葛2019-10-01 19:35:17

收藏 打印

9月29日,《河南日报》“壮丽70周年·奋斗新时代”中原出彩新画卷许昌篇刊发《“产业重地”崛起 “人间仙境”入画》一文,聚焦我市做强工业、做靓城镇发展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葛邑大地创新创业的无限活力和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

“产业重地”崛起 “人间仙境”入画 

——长葛市高质量发展纪实 

金秋时节,漫步长葛市,绿树成荫,碧水如带,城市景观靓装迎客,农村环境焕然一新。许港产业带加速布局,产业集聚区、大周产业集聚区、产业新城茁壮成长,森源集团、黄河集团、金汇集团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百舸争流;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水草丰茂、白鹭翻飞,扩容后的增福湖波光粼粼,产业新城中央公园游人如织……创新创造创业激情迸发,生产生活生态同频共振,让长葛市生机勃勃、魅力无限。

“打造水清天蓝地绿的‘产业重地、人间仙境’,是许昌市委对长葛提出的新要求,是关系长葛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更是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责任和担当。”长葛市委书记尹俊营说。

蓝图既出,未来可期。上下同欲,万山无阻。葛邑大地,一个活力无限的“产业重地”正在崛起,一座近悦远来的“人间仙境”魅力绽放。

产业向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重地”

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大森机电公司董事长赵晓东的脑海中挥之不去。2018年10月23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行。这个举世瞩目的大桥,镌刻着大森机电公司的鲜明印记。该公司生产的3万米电缆桥架,1000套电缆爬架,3900多套景观照明支架、开关类支架,6000多套化学锚栓类产品,25000多套聚四氟乙烯滑块,支撑起大桥数十公里长的电线、电缆,为大桥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这家公司的掌门人,还创造了另一个传奇:并购了欧洲管道挖掘、钻探设备生产的“隐形冠军”——德国gta公司,完成了一个“蛇吞象”的佳话。不久,一个总投资13亿元的gta高端机械设备制造生产基地落户长葛。

频频引起业界瞩目的大森机电公司,在长葛市还只是一个后起之秀。该市规模更大、影响更广的企业如森源集团、黄河集团、河南金汇等,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常客,森源集团更是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号称“北方温州”的长葛市,有6000多家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都在70%以上,在全国工业百强县(市)中排名第46位。

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为长葛市建设“产业重地”增添了足够的底气,也使长葛市建设“产业重地”的信心更加坚定、路径更为清晰。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优化存量,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企业技术“三大改造”,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一大批企业初步实现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森源电气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优化技术设计和制造工艺,全年模具装配产值增长100%,成功入围全省18家智能制造优秀示范企业。另一方面扩大增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市谋划了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八大重点新兴产业,力图把激光产业园、裕同产业园打造成中原规模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裕同“北方总部”。

“产业要发展,企业是关键。”尹俊营说,“正是有森源、黄河、金汇等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长葛的装备制造、再生金属、超硬材料等产业,才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因此,该市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培育可谓不遗余力。对森源等超百亿企业,只要是发展需要,土地上给空间,政策上给支持;对宇龙、大森机电、易和电器、裕同印刷、四达电力、宝润达新材料、金宏印业、长海不锈钢等成长型企业,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力争培育更多50亿、超百亿企业群体。

建设“产业重地”,要有大企业,更要有大品牌。尹俊营说,长葛市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理念,加大品牌培育和建设力度,让有竞争力的品牌脱颖而出,实现长葛制造向长葛创造、长葛速度向长葛质量、长葛产品向长葛品牌的转变。

目前,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首批“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中国名牌和省名牌产品总量居全省县域前列,专利申请量连续11年居全省县域第一。

环境向优——打造近悦远来的“人间仙境”

“清潩穿城近枯干,誓将旧貌换新颜……半槽碧水清波荡,长许来归可乘船。”这首诗的作者,是长葛市78岁的赵世凡老人。几十年来,他看着清潩由清变浑、由浑变脏、由脏变干。直到今年6月,随着清潩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增福湖开始往下游清潩河供水,清潩河终于重现碧波清流。

“清潩河综合治理工程是集调水、蓄水、补源、灌溉、治污、生态修复、景观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长葛市百城提质建设工程重点项目。”长葛市水利局负责人说。整个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改善两岸生态环境。

为打造“人间仙境”,长葛市在项目推进上持续发力,城市“颜值”和“气质”发生质的跃升——

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底色”。致力打造城市生态水系,按照“一环三河五贯通,一核十湖三湿地”的总体规划,长葛市大力实施“水润葛邑”行动计划,实现了淮河水、长江水、黄河水三水汇集,在城市规划区内形成了双洎河、清潩河、小洪河、机场河、饮马河、豫湖、增福湖等河湖相连的水系格局,营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努力拓展绿色空间,按照“城市园林化、廊道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平原林网化、山区森林化”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绿满长葛”行动计划,先后建成葛天生态园、拥军游园、科技文化广场等43个公园、游园和广场,林木覆盖率达到31%,实现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

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城市“颜值”。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治理。以“水通、路平、灯亮、线齐、墙美”为标准,“抓创建、治顽症、促提升”,持续开展居民楼院、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集中整治行动,提升改造背街小巷56条,无主管楼院151处。

突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内涵”。新建及改造污水管道40公里,新建雨水管道33公里,缓解了“排水难”;城区大部分居民吃上了“丹江水”,缓解了“供水难”;打通了10条“断头路”“卡脖路”,缓解了“出行难”;新建颖川路学校、吉的堡幼儿园等5所学校,改扩建学校29所,缓解了“就学难”;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使长葛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建设品位明显提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市民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高。

大手笔规划,大气魄推进。植好“绿”、引好“水”、保好“净”,长葛市的“骨架”在拉大、“血脉”更畅通、“颜值”大变样、“气质”大提升,朝着建设绿水相融、处处皆景的生态宜居城市目标进发,“人间仙境”魅力初显。

乡村向美——绘好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走进长葛市的秀美乡村,处处可见“远村秋如画,红树间疏黄”的动人景观:和尚桥镇秦庄村大街小巷干净卫生,墙体立面洁白如雪;增福镇增福村,排前路平整宽敞,户户门前的景观树枝繁叶茂;老城镇辘轳湾村3600平方米的大游园设施完备,投资550万元的“徽派风格”东西主街道风貌重展……

“没有乡村的宜居不是真正的宜居。”长葛市市长张忠民说。长葛市把加快建设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作为建设宜居之城的重要内容,推动全域宜居、全域美丽,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推进产业兴旺,让农业强起来。

60多岁的长葛市佛耳湖镇岗李村六组的李春生,现在能熟练地使用电脑做电子商务,把蜂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他说:“以前全国到处跑,现在足不出户,每天鼠标一点,几十个订单到手,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

为促进产业兴旺,长葛市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了石象红萝卜、南席辣椒、古桥休闲农业、后河陉山旅游等一批产业品牌。种子产业和电商蜂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市以石象镇种业小镇为基地,在12个镇的78个工作区全面推进育种基地建设,每个工作区已发展一个不低于200亩的种业基地,总面积达6万亩。

推进生态宜居,让农村美起来。

垃圾清零,美了环境。全面启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户卫生厕所改造近2万户;积极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管理“5分钱工程”,既带动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卫生管理的主动性,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有人管、管得好”。

果树进村,留住乡愁。鼓励群众在乡村主干道两侧、房前屋后、闲置空地种植果树,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四季有景、花果飘香、富裕和谐的绿色生态乡村,“一次种树、美化环境、年年收益、留住乡愁”。古桥镇师庄村目前全村房前屋后有各种果树1.5万多棵,成片种植2.4万多棵,成为远近有名的杏花村,“村在果园中,果园在村中,远看像林园,近看像花园,细看像乐园”的乡村美景,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

目前,长葛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10个、省级生态村35个、许昌市级生态村160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76个、达标村230个,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

促进生活富裕,让农民富起来。

今年55岁的马宝珍,去年把自家的5亩地全部流转给了鼎诺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每亩地每年1100元的流转金,她每月在种业基地务工还有2000余元的工资收入,日子过得很滋润。

“我们采用‘合作社 农户 家庭农场’的制种发展模式,目前有922名成员,带动了大量农民致富。”鼎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伟岭说。

该市倾力打造岗李村、双庙李村等蜂产品电商示范村,带动周边3万多人就业,年交易额达30亿元,人均年收入达3.9万元。

创新创业,动力澎湃、活力无限;宜居宜业,居者心悦、来者心怡。葛邑大地,“产业重地”鼙鼓声震,风展红旗如画;“人间仙境”换了人间,诗意画卷正铺展。

来源:河南日报

文章关键词: 责编: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