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葛2019-10-01 18:48:16
“吸收甲醛”“净化空气”“防辐射”.....谈起多肉、绿萝、虎皮兰、仙人球等绿植花卉的好处,可能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
但要说起绿植知识,石象镇坡杨村脱贫户杨志远可能“秒杀”全长葛的绿植爱好者。
从2018年5月到现在的500多天时间里,靠着借来的3000元本钱,杨志远在长葛卖出了8万盆绿植,还建起了有2000多名“绿植爱好者”的微信“粉丝群”。
在许多顾客眼中,这个40岁的中年人是个“盆景老手”。
其实在两年半之前,杨志远对绿植还一无所知,他做盆景生意还要从一次拆迁说起......
“听到拆迁消息很高兴,当时想着借拆迁补偿的机会终于可以把房子建起来了!”
拆迁意味着什么?在许多人看来,拆迁意味着能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赔偿,甚至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2016年夏末,这样的机会便“掉”在了杨志远手中。因为住宅正好位于郑合高铁长葛段规划路线上,他们家的“三家瓦房”被列入了拆除名单。
听到自家要拆迁的消息时,杨志远家还不是贫困户,那时他在郑州一家餐厅做经理。餐厅管吃管住,除生活开销,杨志远每月也能攒下不少工资。那时他攒钱的原因只有一个——盖房。
“从小到大,家里都是“三间破瓦房”。我从19岁外出打工,就一直想着在家盖房。因为我父亲身体不好住过几次院,所以一直到2016年盖房钱也没攒够。”杨志远说,“听到拆迁消息很高兴,当时想着借拆迁补偿的机会终于可以把房子建起来了!”
杨志远记事起,自己一家三口就一直住在类似的“三间瓦房”中。
但让杨志远没想到的是,这次拆迁也是他两年“过山车”生活的开始。
“人家拆迁后盖完房多少都可以富余点儿钱,我拿到十几万元拆迁款之后反而还欠了7万元。”
世事无常,那时期盼着拆迁盖房的杨志远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家拆迁后会变成贫困户。如今回忆起2017年的遭遇,杨志远唏嘘不已。
“人家拆迁后盖完房多少都可以富余点儿钱,我拿到十几万元拆迁款之后反而还欠了7万元。”杨志远回忆道。
杨志远这笔7万元的债务依旧和盖房有关。
2017年开春拆迁款到账、新宅基地划好,杨志远心心念念的新房终于开工。没怎么耽误时间,他就辞了餐厅的工作回家盖房。
“那时我的身体也不适合餐厅工作了。因为常年在餐厅工作饮食不规律,所以我肠胃一直不好,2016年时还因为胃穿孔做了次大手术。”谈起辞职的原因,杨志远解释道。
辞职之后,杨志远打算用盖房余下的钱做份小生意。“因为家房子太破,拆迁款只有13万元,但加上我打工那些年攒下的工资盖房还是富余的。”杨志远解释道。
但杨志远怎么也想不到,盖房期间父亲会突然病重。虽然他拿出盖房钱给父亲看病,但还是没能救回老人。
父亲去世时,杨志远家的房子刚建了一半。
给父亲办完丧事,杨志远算了笔账:“老房子已经拆掉,新房子刚盖了一半。手中剩下的十万多元钱花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房子咋办?”
“这也就是我2017年那7万元债务的来历,也是我们家变成贫困户的主要原因。”杨志远感慨道,“老房子拆了,盖新房的钱花在了医院里,我只能去借钱盖房,要不我和我母亲就‘无家可归’了。”
硬着头皮,杨志远借钱把房子盖了起来,但接下来要怎么挣钱还债一时却没了主意。
“那时唯一确定的是我不能一直闲着。我们家房子是盖起来了,但可以说‘家徒四壁’,还欠了7万外债,闲着咋生活、咋还债?”杨志远说。
思前想后,杨志远觉得还是得做生意,“一方面我大病初愈,太过劳神费力的活儿干不了。另外,我总感觉这辈子不创一次业太遗憾了。”
说说容易,具体该做什么生意,杨志远一时还没想好。
“房子完工前后,我没事就“抱”着手机、杂志看别人的创业故事。”杨志远回忆道,“当时主要是想从别人的创业经历中找找‘灵感’,顺便拿别人创业成功的经历鼓励鼓励自己。老话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这辈子肯定就富不了了,因为没心气儿了,但我觉得想创业啥时候都不算晚。”
“知道我想‘卖花’赚钱后,扶贫队员们二话没说就拿出三千块钱借给了我。”
2017年秋冬,杨志远家房子即将收尾,在杂志、网站上的“创业故事”“致富经”之中,他也发现了一门不错的生意——“多肉”。
“当时我是看了一篇有人靠卖‘多肉’等盆栽致富的文章,看完后特别动心。当时‘多肉’刚开始在长葛流行不久,我在朋友家见过几次,感觉卖这东西的话销路会很不错。”杨志远说。
看中这门生意之后,杨志远在长葛周边几个县市跑了好几圈,寻找出产多肉的种植基地。一圈跑下来,杨志远越发觉得自己挑对了。
“当时想做这生意起步很容易,进一批卖一批就行,也不需要下大本钱,几千块钱就够进好几批货。”杨志远解释说。
但找到了门“好生意”之后,杨志远却发起了愁,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有“启动资金”。
“想起步做小生意,最起码得有个小三轮车吧?进货也需要钱啊。其实这些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元钱,但那时的我实在拿不出来这笔钱了。”杨志远感慨道。
就是靠着一辆三轮车,杨志远把各类盆景卖到长葛的大街小巷。
杨志远也不是没想过再去借钱,但感觉自己已经欠了一身债了,做生意又不是很有把握,思虑再三也没敢再去找亲戚朋友借钱。
让杨志远没想到的是,自己没敢找熟人借钱,却有人雪中送炭,自愿借给他3000元启动资金,这些人就是在坡杨村扶贫的石象镇政府工作人员。
“当时知道我想‘卖花’之后,扶贫队员们二话没说就拿出三千块钱借给了我。”回忆起这件事杨志远满心感激,“现在想想,那也是我这两年的‘转折点’。我总感觉后来我生意能做得顺利,就是这群好心人给我带来了好运。”
靠着8万盆绿植花卉的收入,杨致远不仅在2018年年底顺利脱贫,还在今年7月还上了最后一笔欠款
“启动资金”有了,盆栽生意似乎“万事俱备,只欠行动”,但杨志远这时却有了别的打算——他还想再观察一下市场。
“一是因为我过去在郑州做餐厅经理的经历告诉我,做生意急不得,不能看见一点小利就往上冲,必须先考察清楚市场。第二就是我这次创业也是‘赢起输不起’,得稳妥点。”谈起不立刻开卖的原因,杨志远解释道。
2017年下半年,杨志远接连跑了鄢陵、禹州等县市的花卉市场考察多肉行情,同时开始恶补盆景知识。
因为考察了较多的多肉大棚,多肉后来也就成了杨志远的“主打产品”。
“过去真是一点都没接触过盆景,入门后才知道这行学问很多,所以我那段时间没事就上网‘补课’。”
2018年春夏时节,杨志远终于行动了,开着小三轮出现在石象镇区和长葛市区的大街小巷。开始做盆栽生意之后,杨志远管自己叫“卖花儿的”,每天傍晚就是他出门“卖花儿”的“黄金时间”。
“因为晚上人流量大,而且大伙也有闲情逸致停下来看你的东西。”谈起“卖花儿”,杨志远颇有心得。
每隔几天,杨志远会“休摊儿”一天,因为这天得出远门“进花儿”。“就骑着我的电动三轮车去,最远我跑过开封。那段时间有些品种近一点儿的地方买不到,我平均三天就得往开封跑一趟,每次出门都得捎个替换的电瓶。”杨志远笑道。
感觉累的时候,“还钱”的压力就是杨志远继续奋斗的动力,“春夏两季生意好的时候我一天能赚200元,但想想自己欠了7万元就不敢自满了。”
为了满足各种顾客的需求,除了多肉,杨志远也开始销售墨兰、茉莉、佛手等盆景。为了更好地销售,杨致远开始研究各类花卉的种植方法、生长习性、适合的摆放环境乃至“花语”。
如今,杨志远卖出了8万盆各式花卉盆景。靠着8万盆盆景的收入,杨致远不仅在2018年年底顺利脱贫,还在今年7月还上了最后一笔欠款。
从债务中脱身之后,杨致远坐在家中仔仔细细回想着一年半来的经历。
“没创业的时候,我绝对不敢相信一年半时间我能卖出8万盆‘花儿’,能把家里的‘窟窿’填上。”杨志远感慨道。
“人家都说土里刨不出金疙瘩,但我总感觉,我要把这些盆栽变成我们家的‘金疙瘩’。”
靠着“卖花儿”还上了全部欠款之后,杨志远却不想只“卖花儿”了,他有一个新的创业计划——做“盆景代加工”。杨志远解释,自己之所以想“转行”,是因为盆栽市场一年来有了很大变化。
买来干灵芝后,杨志远按大小不同配上不同种类的花盆做成盆景。
“拿‘多肉’来说,现在不管是种的、卖的人都比两年前我刚接触这行时多了,所以多肉价格低利润少,其他花卉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情况。”杨志远解释,再就是现在物流发达,很多人更愿意通过淘宝购买盆栽。网上价格透明,我们这些‘卖花儿的’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
在杨志远看来,想继续在盆栽上“做文章”,就不能把自己局限在销售上,得考虑着往产业上游“挪挪屁股”。
杨志远在家中加工灵芝盆景。
“我现在的想法是,不仅仅要做‘代加工’,下一步资金充裕以后,我还要慢慢把盆景的批发做起来。人家都说土里刨不出金疙瘩,但我要把这些盆栽变成我们家的‘金疙瘩’。”谈及未来,刚满40岁的杨志远信心满满。
(程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