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河南见证①罗山法院离休干部张伯星:亲历大典激励一生-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来源:猛犸新闻2019-09-30 09:18:01

收藏 打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世界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这一刻也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

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采访了亲历开国大典的河南人,以文、图、视频的方式,带您回到当时现场,见证一代人的际遇。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王姝 文/图/视频 赵俊鸽/剪辑

 “参加开国大典,成为我一生奋进的动力!”回忆起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场景,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民法院离休老干部张伯星激动如昨。

回忆:一夜未眠,现场数次落泪

张伯星出生于洛阳市孟津县,三大战役期间报名到石家庄学习无线电技术,被分配到新华社,1949年随单位搬到北京。9月底的一个夜晚,张伯星和同事们接到通知,新华社作为中央直属机关,工作人员将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冬,张伯星(第二排左三)与同事在北京国会街26号新华社大礼堂门前合影)

“全国人民都盼着这一天,这一天就要到来了,我们咋不激动?”张伯星告诉记者,他和同事、好友睡了又起、起来又睡,整整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奔到大街上,不由自主地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10月1日早晨,张伯星和同事们穿上崭新服装,排队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城楼正前方等待。

“我抬头一看,广场上人山人海,广场四周高大的建筑物上插着大彩旗,广场两侧高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挂在城楼中央的城门顶上,还有‘毛主席万岁’、‘ 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标语都悬挂起来了。”张伯星说,看到这些,他不自觉挺起了胸脯。

到了中午庆典尚未开始,大家把身上带的馒头和榨菜拿出来吃。下午,在兴奋和焦急的等待中,突然有人喊:“开会了,开会了!”人群一阵骚动,又很快恢复秩序。

下午3时,伴随着《东方红》歌曲,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一走上天安门城楼。“看到毛主席高大的身躯走过,我激动得眼里满是泪水。”张伯星说。

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庄严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开始,国歌奏响,毛主席按下了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放28响。鸣炮后,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广场顿时一片沸腾,欢呼声和掌声不断。

“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我又一次流下泪水。”张伯星说,“60多年了,终身难忘啊!”

现状:关注时事,在朋友圈分享学习心得

“从那以后,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全部历程。”张伯星说,参加开国大典后,他心里充满了自豪,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儿,想大干一番,为国家多做贡献。由于知识太少,他决定重新学习。

1955年,张伯星离开新华社,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河南信阳,被安排到信阳公署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因为他学的是法律,1962年,他被调到信阳市罗山县人民法院任副院长,一直到1994年离休。

如今,年过八旬的张伯星热衷研究古诗词和时事,常用微信发表短文。在张伯星的朋友圈,既有对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的诗作赏析,也有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笔记,对中央两办深化思政课创新改革的意见的时评等,谈古论今,关注时事。

张伯星的儿子、现为罗山县法院立案二庭庭长张学军告诉记者,父亲一生正直,还经常教育他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民司法,努力工作,报效国家。

又值国庆,张伯星对此次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充满期待:“我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一定能够实现!”

(文中照片资料由受访者提供)

文章关键词: 责编:周莉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