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察论证组对淇县申报“河南省封神文化之乡”进行考察论证-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来源:大象河南2023-10-30 17:25:02

收藏 打印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沈伟

10月27日,河南省考察论证组对淇县申报“河南省封神文化之乡”工作进行考察论证。

考察论证组成员由国家和省级资深专家学者组成,他们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建中,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蒋愈红,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李同新, 河南省民协主席、河南大学教授彭恒礼,河南省民协副主席、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汪振军,河南省文化馆馆长赵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建魁,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研究馆员赵长海,《故事家》杂志社社长、副编审马玉涛。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志敏,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范海涛,县委副书记、县长侯明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郭璐璐,副县长陈阳等陪同考察论证。

淇县古称朝歌,又称沬邑,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西周时期卫国国都,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淇县,因厚重的朝歌文化,被世人称为“封神之地”。帝辛屯兵处纣王殿,帝辛安葬处帝辛陵,武王伐纣处牧野古战场,比干殉难处摘星台,林坚出生地安乐窝,姜子牙卖面贩羊处卧羊湾,以及鹤壁的淇水关、辛村、大赉店、桑园等等,都是研究“封神文化”的有力佐证。一部电影《封神》,唤起了人们对朝歌的记忆。帝辛、比干、姜子牙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重新走进人们的脑海。朝歌,再次成为人们寻根探秘、研学旅游的胜地。2023年8月,淇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正式申报“河南省封神文化之乡”,申报工作开展以来,淇县举全县之力提升点位品质、举办高层论坛、加大形象宣传、全面推介营销,“封神之地——朝歌”的牌子越擦越亮,前来观光、旅游、研讨的国内游客和国际友人络绎不绝,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各景区持续火爆,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

27日上午,考察组先后到摘星台、金牛岭、朝阳山、古灵山等景点实地考察。每到一处,考察组无不被丰厚的朝歌文化所震撼,一个个历史人物、一段段历史故事、一幕幕秀美画卷都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印象。27日下午,考察组进行评审论证,论证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郭璐璐主持,第二个阶段由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刘炳强主持。论证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侯明森致欢迎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郭璐璐汇报申报工作情况,观看了《封神之地 古都朝歌》专题片,鹤壁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范海涛做了发言。

专家们普遍认为,淇县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殷商文化熠熠生辉,完全具备申报的各类要素和条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建中认为:诸多事实证实,淇县,作为封神之地,无可争议,我们一定要借助“封神之地”的金字招牌,做好创新、传承和发展,把朝歌文化、封神文化发扬光大。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蒋愈红认为:朝歌文化,独一无二,我们一定要挖掘好、传播好、运用好,让“封神文化”成为朝歌的一张靓丽名片。其他专家、学者也围绕如何做好封神文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县委副书记、县长侯明森最后做表态发言:淇县将以这次评审论证为起点,按照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通过挖掘文化、打造点位、策划活动、营造氛围等方式,大力宣传封神之地古都朝歌,持续提升淇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编审:姚冬梅

文章关键词:朝歌,封神,淇县,河南省,文化 责编:高安娜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