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城投:在赋能乡村振兴中展现国企担当-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来源:大象新闻2024-02-03 13:54:30

收藏 打印

大象新闻记者 吴战通 通讯员 薛永亮/文图

寒风凛冽刺骨凉,济源城投显担当。近日,济源市城投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林的带领下,怀着对帮扶村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对山区乡村发展的关注,深入大峪镇大奎岭村开展春节慰问和调研工作。

大奎岭村位于济源市大峪镇中部,毗临黄河大峪湾,全村辖9个居民组,有450户1620余口人,村域面积20平方公里,河岸线30余公里,以核桃、花椒、水产养殖等为主导产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2020年,济源城投集团和大奎岭村成功“联姻”,书写了一段段美好的姻缘故事。这次春节慰问不仅给群众送来了米面油等物资,更给该村的发展送来了“路线图”和“作战书”。

抓住主导产业不放松,让群众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香

张林一行在看望完老党员、困难群众后,来到大奎岭村的会议室里,和干部群众像一家人一样拉着家常,促膝长谈。

“宋书记,当时咱们的网箱清理确保了群众利益没有受到一点儿损失。几年过去了,现在群众的生活怎么样?”有大峪镇党委书记履历的张林对当年网箱清理的情况历历在目,其实他最操心地还是群众的生活状况。

张林口中说的网箱清理发生在2016年冬至2017年春。为了响应中央号召,保护黄河生态,大奎岭村清理养鱼网箱近万箱。面对世世代代的“铁饭碗”要被砸,群众刚开始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大峪镇党委和大奎岭村党支部成立网箱清理突击队临时党支部,把党组织建在工作现场,把党旗插在每个网箱上,数九寒天和群众吃住一起,讲利弊、讲政策、讲前景,争取群众理解后,昼夜不息测网箱数量、称鱼重、装车……往往是每帮群众装完一车鱼,浑身上下湿透,外面是水,里面是汗。“咱那干部们是真为群众着想。”想起当年的情景,养鱼户李小忠激动地说。

一晃几年过去了,大奎岭人敢想敢干,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蝶变。“我们结合实际,投入200余条船,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50余户群众自发组建‘清波捕捞队’,历任党委政府对我们也很关照,村里申请上级资金建了冷库,解决了群众储存鱼获物的难题。咱大奎岭村由‘中原养鱼第一村’变成了‘中原捕鱼第一村’,关键是群众的收入并没有减少。”大奎岭村党支部书记宋文忠如数家珍。

这只是大奎岭村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行走在大奎岭市场,整齐的楼、干净的街、密植的树、靓丽的园,处处可见新改造的饭店、正在建设或新装修的宾馆、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不时停靠的外地旅游车辆也为小村增添了无限生机。这里,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和崛起,再也看不到昔日的贫瘠和荒凉。

“非常好,大奎岭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咱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镇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时刻引导群众发现商机,做群众的知心人、领路人。特别是要围绕水资源,再挖掘、再延长产业链,真正把咱村打造成‘中原捕鱼第一村’‘中原吃鱼第一村’,这样群众的收入就会更多了……”张林一气呵成,可见他对大奎岭村非常了解。

写活黄河大文章,开辟致富新路径

大奎岭村是一个山区乡村,几十年前,也是贫穷落后、偏远闭塞。小浪底大坝蓄水后,这里俨然成了人间仙境:千岛林立、渔舟点点,近处的大河、大山、大水库,稍远一点的大桥、大坝、大工程,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俗话说,思路一变天地宽,敢叫日月换新天。几十平方公里的浩淼水域让老百姓开始靠水吃水,从“土里刨食”改为“水中养宝”,家家都干起了与鱼有关的行当,有养鱼的、有捕鱼的、有卖渔具的……“全村基本每户都在城里买了房,而且大部分都是全款购买。”大奎岭村干部冯燕芝说。谈到大奎岭的现状,宋文忠丝毫不避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村里的集体收入有限,也不敢盲目投入,特别是网箱清理后,如何做足做活做大做强水文章,如何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越鼓越大,这是我们思考最多的……”

水,是大奎岭的宝,是大奎岭群众致富的源泉。“我们要思路再开阔些,结合目前的实际,在文旅上做文章。”张林说,“我们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投入观光船,不但让游客看山看水,还可以沉浸式体验咱捕捞队实景场景,赋予‘渔樵耕读’新的内涵,一船撬动满江水,一河引得万客来。同时,要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建码头、建临河民宿、建垂钓乐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元素。可以和有关单位合作,持续举办开渔节、水上竞技等活动……到时候,咱还愁群众不富?还愁村里集体经济上不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热情洋溢的座谈中,大奎岭村党员干部豁然开朗。“中!张董事长这么一说,我们这心里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下一步,我们一定规划好、落实好,让大奎岭的明天更美好。”宋文忠用地地道道的大峪方言自信地说。

让全体村民幸福才是真幸福、大幸福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山区青壮年及他们的孩子大多都到城市务工和求学,家里出现很多空巢老人。大奎岭村党支部审时度势,在济源城投集团、济源市慈善总会和大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累计投入近70万元,将空闲的屋舍进行改造,打造了大奎岭村养老服务中心(大奎岭村幸福院),并于2023年重阳节之际投入运营。该养老服务中心设床位40个,配备有厨房、餐厅、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卫生室等必备的功能要素。主要是为符合入住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午餐和全天的休息、娱乐等。目前常住老人18名。

谈到村里的工作,宋文忠给张林一行介绍,“我们现在也是在尝试阶段,当前重点是让80岁以上和70岁以上单身,而且均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入住。下一步,会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入住范围,让他们在这里享受生活,让他们的孩子安心在外工作。”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张林说,“一老一小”是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事。养老服务中心规范运营后,要扩大服务对象,拓展服务功能,确保入住一个人,解放一家人,确保让全体村民到这里都感到幸福,这才是真幸福、大幸福。

“做为城投集团,我们要体现国企担当,把大奎岭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作为我们的援建项目,组织上舍得出人、项目上舍得出钱、工作中舍得出力,在基本保险、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奎岭最大支持,实实在在给村里办些好事、给群众办些实事。”张林对同行的同事们说。

凝聚合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济源城投集团帮扶大奎岭村以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原则,和大奎岭村党支部一道,以党建为抓手,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办好民生实事,助力乡村振兴。

座谈会上,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娓娓道来:我们的帮扶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助力”,一是助力党建抓强基。以主题教育和“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打造“城乡党建共同体”,目前已开展活动2期。二是助力农业发展促增收。近年来,我们累计为大奎岭村销售花椒、核桃油、蜂蜜等农特产品价值近1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三是助力村容村貌抓整改。调动工程车等机械,累计投入资金约4万元。四是助力“一老一小”促和谐。持续为老年人送去生活物资,义务理发,免费义诊,整理房间;连续两年开展“圆梦金秋”助学活动,共计为8名考入本科学生资助近3万元……“非常感谢城投集团对我们村的帮扶,你们真是实实在在地给我们办好事。”宋文忠说。

“我们要找准定位,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村镇建设等方面给大奎岭村提供最大地支持。每年不求多、但求成,哪怕一年做成一件,也要坚持,久久为功,聚沙成塔, 积少成多,善作善成,把大奎岭村作为自己的亲弟兄去帮扶、去支持、去建设,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驻村工作队。”张林在了解到驻村工作开展情况以后说。

星奔川骛,岁聿云暮。辞旧迎新之际的大奎岭村已经有了春节的气息,大红的灯笼高高挂、浓浓的肉味香万里……冬天即将过去,大奎岭的春天还会远吗?


编审:吕超

文章关键词:&ldquo,&rdquo,群众,&hellip,张林 责编:吕超

热点推荐

更多>

热点视频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