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乡村,清泉“润”万家!-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来源:新野县融媒体中心2020-12-07 15:09:58

收藏 打印

农家院里,做饭、洗衣用上自来水,看不到手压井了;

管护模式多样化,竞价承包现场热闹非凡;

技术人员正顶风冒雪检查供水工程,忙得不亦乐乎……

入冬的新野,暖意融融,至2020年11月,贫困村喜饮甘甜水,全部脱贫摘帽。

 

微信图片_20201207093422.jpg

 

补齐短板,贫困村圆梦自来水

 

“俺村脱贫了,赶上了好时代!家家吃上了清洁甘甜的自来水。”新野县王集镇曹集村村民王巧云站在哗哗流淌的水龙头旁,边洗青菜,边向驻村干部畅谈着幸福生活,高兴得合不拢嘴。

新野县地处南襄盆地中心,百里平川,唐河、白河、湍河等八水竞流,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早些年,村民不是到土井提水吃,就是赖以手压井生活,部分地区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影响了群众身体健康,不少人饱受痛苦。早日喝上放心水,成了农民群众多年的梦想。尽管新野在2005年已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但一直未能实现全覆盖。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破解资金瓶颈是关键。在2008年,新野即向全县作出承诺,除上级下达的县级配套资金外,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解决白河沿岸农村饮水问题,惠及新甸铺镇刁河堂等27个村。樊集乡曹庄等村,还吸纳民间资金300万元,助力水厂建设。脱贫攻坚打响后,新野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水利扶贫规划,明确了扶持和保障措施。县财政借支780.85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前开工建设,确保沙堰镇李庄村等8个贫困村工程如期建成。2019年,新野投资1002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7处,改造提升工程2处。还积极向上争取50万元政府债券资金,使得溧河铺镇李楼村等三个村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微信图片_20201207093307.jpg

在村庄集中且相距乡镇较远的地区,规划建设联村供水,对不在省底册自来水管网辐射到的地区,以延伸供水管网为主,同时搞好水源地“划、立、治”建设,做到“一源一策”,从源头上处理能力不足的难题。樊集乡刘庄村以前由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由于管线长,停水现象时有发生,很不方便。县水利局得知这一情况后,筹资20多万元为该村新打深水井一眼,村民再也不为吃水难而发愁了。

据县水利局局长李中连介绍,“新野今年剩余的23个非贫困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打包到乡村振兴ppp项目实施,全县47个贫困村饮水问题也全部得到解决。”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县先后建设工程172处,覆盖247个行政村,受益人口54万人,累计投入资金2.16亿元。新野从喝上水到喝好水,实现了质的飞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合力攻坚,家家喝上放心水

 

挖路开沟、埋设管道、入户安装……十多年来,县水利勘测设计施工队队长孟宇和他所带的团队,一直是开路先锋。他们寒来暑往,克难攻坚,从未停歇,跑遍了全县的村村寨寨,被群众誉为“脱贫路上的引泉人”。“县水利局工程队用自行研制的平原开沟机作业,减少路面损伤程度,埋设管道,效率高,保证了我们早一天接通水,免费入户安装,政策真好。”沙堰镇李庄村贫困群众李荣庆情不自禁道出了心声。李庄村原来是个有名的贫困村,2018年3月建起了联村集中供水工程,让李庄村、翟庄村两个村用上了自来水。其实,铺设管网和入户安装,协调任务大,有时还与天然气安装相交叉,施工人员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前高庙乡龙潭村村民王洪浩以前在外地务工,家中一直未安装自来水,返乡后,水利局施工队第一时间帮他家办理了自来水安装申报手续,让他很受感动。

微信图片_20201207093434.jpg

水通则心通。饮水工程建起来了,放着当摆设,还有不少村民使用手压井,吃不安全、不卫生的井水。如何打消贫困户的顾虑,引导他们放心吃自来水,一度困扰着扶贫干部们。“不少贫困户因为怕产生后续的用水费用,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我们的工作还不到位。”驻刘庄村扶贫干部张超如是说。针对这一问题,新野加大安全饮水政策宣传力度,开展了宣传安全饮水政策活动,通过印发宣传彩页、开设扶贫攻坚讲座等多种措施,逐村逐户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健康账,让放心水不断注入百姓心田。

农村饮水工程怎么样,要让群众说了算。在扶贫攻坚的几年里,县纪委、水利局、卫生局多次开展饮水情况督查活动。就在前不久,全县开展了水利扶贫“九问”攻坚行动,由水利部门牵头组织的四个专班16个普查小组,走村入户,对全县饮水工程开展了全覆盖排查。采用“望”“闻”“问”“尝”的方法,按照“不漏一村、不漏一户”标准,从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个方面,为群众饮水安全“把脉”,完善消除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修复漏水管网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县领导经常关心村里的自来水,县卫生防疫部门还开展水源取样检测,随叫随到,水质检测报告能及时反馈给我们,我们喝自来水很是放心。”在全市农村饮水考评中,新野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位居县市区前列,全县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达到91%,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全县47个贫困村集中供水率为100%,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标率100%。

在新野,农民群众已从心眼里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养护得力,乡亲尽享幸福水

 

庭院假山池沼,清流潺潺,花草茂盛。入冬前的一天,走进王集镇曹集村草根艺人冯云良家,一幅农家新景映入眼帘,让人惊叹不已。

微信图片_20201207093437.jpg

“工程需要三分建、七分管。现在能把房前屋后空地利用起来,弄出点人造景观,多亏了咱村的水厂管护有力,能长久发挥效益。”曹集村是个刚刚脱贫的贫困村,由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多年了。村民冯云良说的王集镇赵庄联村水厂运行多年,从未有无故停水、乱收费现象,深受群众好评。

“工程未建,机制先行”是新野多年来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经验。为切实做好工程建后管理工作,新野成立了农村饮水管理服务中心,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在全县大力推行“权责明确、运行顺畅、经济合理、群众满意”的管理模式,对单村供水工程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实行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管理模式;对跨村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城郊乡官碾村水厂建成后,在全县率先实行竞价承包制,村民李文功竞标成功,每年上缴水费5000元,既增加了村里收入,又保证了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同时,县里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明确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县里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工程维修养护。仅去年以来,投资维修养护资金338万元。维修养护、更换压力罐148个,更换水泵22台,新配套消毒设备9处,同时安装公示牌108个。

“以前使用手压井,做饭、洗衣、洗澡都不方便,遇到热天大旱出水量小,尤其我们上了年纪,用水确实困难。现在只要打开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啥时候用水都不用愁了!”在刘庄村,正在用新买的洗衣机洗衣的张献英老人,也向水利局负责人说出了心里话。

脱贫不是梦,踏歌闻水声。新野一个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了,处处展现出蓬勃生机;一个个地道的农民过上了“水灵灵”的日子,正在奔向幸福生活。

 

来源:水利局 李乐才

 

文章关键词:乡村,水 责编:聂亚兵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热点视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