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存在着一个丰富多彩却又常常被忽视的世界——微生物世界。这些微小的生物虽然肉眼难以察觉,却在我们的健康、环境和众多科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探索之旅,去发现那些关于微生物检验的精彩事实。
一、微生物检验方法有哪些?
1、计数器测定法
所谓计数器测定法,就是通过利用血细胞计数器对将从体检者身上采集到的样品细胞悬液进行测定,从而得出细菌数,再根据相关算法,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从而明确人体是否受到细菌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微生物较小,还需要用到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2、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活细胞计数法是平板菌落计数法,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要从体检者身上采集样品,制成容量合适的菌悬液。其次,要对菌悬液进行科学稀释,最后,对稀释后的菌悬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每个活细菌都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来确定样品中的活菌数。
3、比浊法
在用比浊法对人体样品进行细菌检验时,主要的应用原理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和光密度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细菌计算。此方法比较简单,但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即在进行细菌检测时,只适合用于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
4、细胞重量法
细胞重量法是指对菌体进行称重以得出细菌数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湿重法,其二是干重法。针对湿重法而言,主要是指将在单位体积内培养的样品进行离心,以得出湿菌体,从而对湿菌体进行称重,得出细菌数量,而针对干重法而言,主要是在进行离心后,将菌体的水分进行去除,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称重,从而得出细菌数量的方法。
5、总碳量测定法
在人体细胞中,碳是比较重要的成分,其含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对人体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将总碳量测定法应用其中,能够有效推知细胞的质量,从而明确人体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二、微生物检验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需要鉴定两种不同细菌,保障实验结果分别呈阳性及阴性,以此来验证实验的有效性。应尽可能选择更加快速、简便的检验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得出检验结果。应当充分考虑到实验特异性、敏感性等因素,当敏感性及特异性指标升高后,会导致阴性结果变少。
三、培养基的保存与使用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需要选择相应的培养基进行标本的接种和细菌的分纯,培养基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例如院感多选用基础培养基,阴性杆菌多使用选择培养基,脑脊液标本则多选择营养培养基。在培养基配进入实验室后,需将其储存在2-8°医用冰箱保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先把培养基放至室温平衡,并防止培养基使用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另外还应当避免过高频率地打开培养基,导致其被污染并引发错误结果。
四、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在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目前已出现多种抗菌药物。然而由于感染性疾病的变异性强,会给民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通过微生物检验来掌握相关病原特征,研发出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为后续药物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回望这段探索之旅,不禁对微生物检验的科学魅力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每一个被检测的微生物,都可能是揭示疾病真相、预防感染传播、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线索。而每一次精确的微生物检验,都是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们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福祉。
通讯员:辛亚茹
(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医学检验科 副主任技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