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守忆|指尖上的似锦繁花-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来源:河南新闻2024-02-12 16:13:10

收藏 打印

  大象新闻记者张刚、赵蕾 许昌台记者赵军伟 张媛

探寻非遗之声,传承文化之魂。河南新闻广播新春特别策划——声音纪录片《守艺·守忆》,跟随七位非遗传承人,感受中原大地上古老的非遗技艺,听他们如何让非遗“活”在当下。今天请听《指尖上的似锦繁花》

 

“龙年的春节即将到来,我们今天以新年为主题,带孩子们一起剪一幅龙的剪纸,一起来祝福祖国更加昌盛,人民安康幸福。”

龙年春节前,在许昌市鄢陵县实验小学,一场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在进行,鄢陵剪纸第五代传承人苏岩岩带着孩子们一起领略剪纸的魅力。

“二十八,贴窗花。”这是中国的传统春节习俗。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银剪游走间,红纸在灵巧的手中翻转挪移,纸花纷纷飘落,慢慢展开,一幅喜气吉祥的窗花展现在眼前,贴在窗户上,屋子里好像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剪纸是春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元素之一,人们常常将红纸剪成各种吉祥的图案,比如喜鹊呀、梅花呀、舞龙等等,以表达对幸福和快乐的追求。”

中国剪纸,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春节,是最集中展示剪纸艺术的时节。门上贴“福”贴“门神”,影壁墙上贴“春牛”,窗户上贴窗花,屋顶上贴象征团圆的“顶棚花”,炕上贴寓意富贵不到头的“墙围花”,还有“灶头花”“灯笼花”“礼品花”各种剪花。

鄢陵剪纸是剪刻结合,随手一剪就是艺术,刻刀一挥就是民俗,千刻不落,万剪不断。

苏岩岩:“咱们鄢陵是主要是刻和剪相结合,中间像一些细小的地方,就会用刻刀去刻。外边大面积的地方我们用剪刀去剪。鄢陵剪纸它因地制宜,鄢陵是花木之乡嘛,花都,我们的这个剪纸,它主要是以花卉花鸟为主题,”

 

春种秋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乔迁新居,诸般人生大事,一张红纸皆可包容。中国剪纸通过各种符号将比喻、暗示、谐音、象征、双关等手法挥洒自如,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苏岩岩:“在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时候,我剪了一个以‘廉’字为主题的一幅作品。我用20个‘廉’字来代表中国共产党20次全国代表大会,突出了廉洁为公、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周围用了莲花,以莲和廉字相呼应,中通直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我们共产党人所要保持的廉洁自律、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苏岩岩从六岁开始学习剪纸,在她的记忆里,那是儿时最美好的时光。“我经常在姥姥家,她就会给我剪一些动物呀一些花草,让我玩,逗我开心。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很巧妙的就能剪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图案,我觉得特别的神奇。”

“她不管做什么事情,比如说我要做一副剪纸,就是一直她要做完,才会去做其他的事情”

苏岩岩说,姥姥那一代的剪花女子,将坎坷的一生都剪进了纸花中,握住剪刀与纸,就如同握住了日子,一刀剪错,只要弯回来,也还是好的。

如今,姥姥留下的剪纸技艺伴随苏岩岩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光,在那个红红火火、繁花似锦的剪纸世界里,有无数的欢乐和幸福,而支撑起这一切的除了那份刻进时光里的坚定和执着,还有不断地传承与创新。

苏岩岩:“现在一些旅游纪念品也会做成以剪纸的形式去呈现。就像我做的那个卡通三国,主要是体现许昌市三国文化,在三国文化节的时候也是非常畅销的。以这种形式来吸引更多的孩子和年轻人的喜欢,包括我们家庭装饰,一些酒店装饰,还有一些礼品,手办礼这些都可以用。”

 

如今,苏岩岩的剪纸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她走进校园向孩子们展示剪纸艺术的神奇魅力,还设立了工作室,很多孩子会到这里来学剪纸。苏岩岩说,她想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就像当年的自己。

学生:“我觉得剪完之后有成就感,就是感觉这么好的一件剪纸作品居然从我的手中生产了出来,感觉非常自豪。”

苏岩岩:“如果从孩子心里面去给他种下一颗种子的话,可能这一辈子都会影响他的一个人生的道路。这个也是我从小种下的一颗种子在心里,剪纸也是改变了我的人生的道路。”

 

 

文章关键词:剪纸,&ldquo,&rdquo,苏岩岩,孩子 责编:马乐

热点推荐

热点视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