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行走于村陌田畴间,随处能感受到裴桥镇干事创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律动的脚步:金针菇种植基地里,一捆捆金针菇菌包密密麻麻地码放整齐,“钱景”可观;三环工业园区内,7家企业厂房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眼下,以中粮集团辐射5公里的有机农业生态圈已经初具规模……

裴桥镇,距离永城市35公里,地处偏远却物产丰富,是永城的“西南门户”。镇域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下辖30个行政村185个自然庄。裴桥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全镇全年农业种植总面积30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2.5万亩,其中强筋小麦2万亩,大豆8万亩,玉米3.5万亩,中药材及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万亩。
一个个富民产业,一个个美丽乡村,犹如一片片风光,绘就于此。2020年,裴桥镇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富民强镇为发力点,强力提升乡村“四大革命”,助力“三大攻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固本:无“农”不稳
桃胶、水蜜桃、黄桃罐头……在裴桥,越来越多的农民因“桃”鼓起了钱袋子,该镇以夏桥村黄桃发展黄桃罐头及桃胶产业,以胡小寨村的水蜜桃发展桃园,以生态种养发展有机循环农业,走出了一条“桃产业”致富路。
与此同时,该镇还依托富硒土壤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和顺村的富硒南瓜种植发展富硒农产品经济种植产业,以中粮生态养殖业的沼液发展有机生态粮食产业,带动周边万亩土地实现有机生态种植。
不仅如此,以集体经济模式发展的规模养殖业亦遍地开花:盐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6万只种鸭基地、夏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针菇种植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增产增收。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该镇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建设万亩高标准良田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建设实施中,预计2021年建设完成裴桥镇1万亩高标准良田,实现传统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药材种植种出致富“良方”。依托紧邻“药都”亳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强化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利用镇区三环工业园对中小企业的孵化效果,帮助中药材土地流转大户发展中药材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初加工,计划流转土地1万亩用于种植菊花、留兰香、白芷、白芍等中药材。
打造特色高效农业“王牌”。依托中粮集团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的产业链沼气发电,充分利用沼气沼液沼渣培育有机农作物种植。目前,在以中粮集团辐射5公里的有机农业生态圈已经初具规模,预计将流转2万亩土地,发展有机粮食、有机蔬菜、有机瓜果等种植,帮助群众实现增收。
生态养殖唱出畜牧“欢歌”。利用“中粮集团+合作社”这一模式,发展中小型养殖场联合养殖项目,帮助群众足不出户增加收入。目前,镇区现有的肉鸭养殖也已初具规模,年出栏肉鸭220万只。通过鼓励各村发展集体经济,帮助各村群众实现种植和养殖的结合,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农业旅游绘就乡村“盛景”。根据镇区内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立体种养结合的新型农家乐和新型农业体验式旅游,结合镇区红色旅游资源,开辟裴桥“农业+红色文化”一体的农业旅游项目。
转型:无“工”不富
“自从镇里建起了工业园区,我们也跟着受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一份不错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真是太好了……”这是裴桥镇裴桥村村民王玉梅的一番感言。
近年来,裴桥镇党委、政府通过“凤还巢”工程,建立镇区三环工业园,为返乡创业的有志青年提供小微企业的孵化和发展,目前已经入驻工业园7家企业,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面粉厂2家,年产值超过2000万的中小型加工企业5家,为镇区解决就业人口500余人,有力推动了全镇工业发展。
近年来,裴桥镇党委、政府通过“凤还巢”工程,建立镇区三环工业园,为返乡创业的有志青年提供小微企业的孵化和发展,目前已有7家企业入驻工业园,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面粉厂2家,年产值超过2000万的中小型加工企业5家,为镇区解决就业人口500余人,有力推动了全镇工业发展。
据悉,坐落于裴桥镇的中粮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已在全镇建设大型企业的整个产业链条。近期,裴桥镇通过和中粮集团洽谈进一步合作意向,在已投资20亿元、占地1400亩的生猪养殖和沼气发电项目的前提下,准备合作建设饲料加工生产、生猪屠宰、冷链物流等全方位的产业链,此举将为裴桥未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图强:无“新”不变
阳光下,一大片千亩海棠林傲然挺立;民房前,一簇簇冬日小花迎风起舞;清澈的河道、美丽的村落、绿色的良田,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胡小寨村、和顺村、前老家村……一个个市级镇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已出落得美丽大方,如今,裴桥镇的村村落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已然成为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
2020年,裴桥镇30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大胆谋划,坚持基层党建示范点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双示范融合”,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重点推进“四大革命”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
同时,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全镇30个行政村10946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和公厕改造,打造美丽宜居裴桥。
全面推行“河长制”,配备30个河道专管员对河道进行每日巡查常年管护,保持河道清洁。同时,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挖掘包河沿岸绿化资源,利用春季绿化的好时机,为争创省级森林小镇,以“花为媒”打造沿包河12公里的千亩海棠林,种植海棠5万余棵,既改善了生态,又绿化了河道,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我们的定位是将裴桥发展为永城市西南中心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进一步扩大镇区面积,建设休闲广场、文化广场等项目。”刘怀义介绍说,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有西南5个乡镇的公交系统中心车站,大型充电停车场和冷链物流停车场。为了向裴桥镇域内的大型央企和镇区工业园提供职工等配套服务和商贸活动,该镇还规划在包河上河城社区盘活新农村社区建设,建设精品购物街项目,对包河两岸进行生态复原建设。
责任编辑:冯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