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卢家民 通讯员 余晓建
1978年前后,新乡县每亩地小麦的产量在600斤左右;2023年,这里的小麦最高产量达到了1700—1800斤。这45年来,关于小麦的骄傲和麦田里的笑声,可不只是产量翻三番。
从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2023年中原农谷建设阔步推进,锄头变成了无人机,机器的轰鸣替代了驴骡的嘶鸣,甚至是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大多数的农活。田间地头的变化,源自劳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也加深了他们对这片黄土地的理解。
牛新印,从“毛头小子”到“农民育种家”,他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培育出新原958、郑育11等8个小麦品种,见证了小麦在新乡县发芽分蘖,产量实现翻三番的全过程。

地是自家的,每棵麦苗都是宝贝
上世纪80年代初,新乡县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牛新印家分到十几亩田地,家里人都乐开了花。
“刚开始,大家还都不适应新政策。农忙的时候,还是几家人联合起来干农活,弄完你家的,再弄我家的。”牛新印说,当时村里孩子多,劳力少,农活还是以家族的形式,共同出力。
据牛新印介绍,当时很多人整天泡在地里,犁地、追肥、锄草、除虫,种地积极性日益高涨,也更精心管理。“锄地的过程中把杂草除掉了,还生怕压到庄稼苗,研究怎么迈步,脚印不压庄稼苗。”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模式落后,也没有化肥、农药,小麦亩产也仅仅只有600斤左右。“能吃饱,吃不好。”一年四季下来,吃的最多的是掺着玉米面、高粱面的馒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白面馒头和面条。
1989年,机缘巧合之下,牛新印跟着在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工作的老舅,开始研究小麦育种。这也是村里的“毛头小子”第一次离开农村,跟着老舅在全省的小麦种植基地跑,学习小麦种子培育、种植技术。
“当时想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里让产量进一步提高,多打粮食,能让大家在一年四季都吃上白馍、面条。”牛新印说。

告别牲口,家家户户有了拖拉机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农村,几乎都养着牛、骡子等牲口,用来犁地、拉耙。牛新印已经记不清家里什么时候买的第一台拖拉机,只记得买来之后很高兴。
“那是洛阳出的小四轮拖拉机,想着以后终于不用赶着牲口犁地了,时间太长,太费力气。以后人坐在那,很轻松地就把地给犁了。”牛新印说,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村里有了各种农业机械,耕作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再后来,随着化肥、农药开始普及,小麦产量也逐步增加。90年代中期,每亩小麦产量达到了800斤左右。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受益者。”牛新印告诉记者,包产到户不仅解决了穿衣吃饭的问题,农民的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地是自家的,种什么就由自己决定。选择的空间大了,产量高的、效益好的种子和耕作方式就受到了农民欢迎。

学成归来 新乡县成为育种的“香饽饽”
新乡县位于北纬35度左右,地处黄淮海片区南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适合各种作物生长,成果适用范围也更广,是块“风水宝地”。
新乡县吸引了中国农业科学院6个院属试验基地,70多位各领域农业顶级专家在此开展科研工作。1000多项新成果在这里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成熟。

老舅退休后,牛新印回到了新乡县,在新乡县原种场进行试验。2005年,他选育出新乡县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品种——新原958,这是一个弱春性品种,适宜我省中晚茬地种植,抗病高产,适应性广。审定完成近20年,在市场上,尤其在豫南还是当家品种。
牛新印共选育出2个国审小麦品种、6个省审小麦品种,已累计在黄淮流域推广种植达2000万亩,累计增产8亿公斤,为农民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8亿元。
“后来的减免农业税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包括省市县每年都出台关于粮食生产的政策,以及国家对农业科技发展的优惠政策,都无形中推动了农业的进步。”牛新印说。

资料显示,新乡县域内种子企业22家,培育小麦品种70多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培育的小麦品种常年在此繁育;新乡县多年承担着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生产试验、区域试验。
此外,新乡县的民间育种力量也在飞速发展,目前有20多名像牛新印这样的“农民育种家”。
借力中原农谷建设,民间育种正拔节生长
足不出户,对田间的墒情、温度、苗情了如指掌;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田间管理;手持遥控器,就能完成几百亩、上千亩的“飞防”……这就是发生在新乡县高标准农田里的一幕幕。


新乡县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按照“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建设模式,目前已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我们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的实验基地更加规范了,也更加科学合理了。”恰巧,牛新印的100亩育种试验基地、500亩育种示范基地、10000多亩种子生产基地全都被包含在高标准农田里。

新乡县位于中原农谷西区,以良种繁育为核心,打造高新技术转化集成区。新乡县委书记祝显成表示,当地将立足西区功能定位,全力抓好20万亩种子田建设,推动科研院所与本土种业企业协同发力,实现种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强县。
2023年6月,新乡县完成20万亩小麦种子繁育基地的收获,累计收获小麦种子9400万公斤,品种70个,辖区内企业入库小麦种子6200万公斤,经过加工精选,加工成小麦商品种子的有5200万公斤。


回归到“农民育种家”这层身份上,牛新印想要依托中原农谷建设,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快速成长起来。“我们要综合考虑品种的多方面的优势,不仅是产量,还要考虑抗病、抗灾、抗倒伏,以后还要包括品质方面的意见。”
编辑:陈培闯 韦佳喜 编审:姚冬梅